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为了加强防控,为基层复工、复产、复学保驾护航,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卫生健康局充分发挥战“疫”排头兵、主力军作用,对人流、信息流精准管理,实施分类排查、分类关护、分类引导,筑起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推动疫情防控走向精准化、精细化。
湖里区卫生健康局组织巡诊辖区援鄂家属
湖里区精准落实卫生监督助力疫情防控
分类排查 精准简化一张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重于泰山。区卫生健康局第一时间吹响紧急动员集结号,迅速组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置疫情防控、医疗监督、舆论宣传、综合保障4个组,制定工作规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流程,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重点人员排查、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监测报告、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医疗物资调配……各项工作快马加鞭,有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其中,对密切接触者的搜寻处置、疑似病例隔离和转运是重中之重。区卫生健康局构筑了“网格化+大数据”的疫情防线,对入厦门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一方面,他们强化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制定了标准化、规范化的防控方案;另一方面,以街道作为切入口,发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组长等,开展人员摸排、防控常识宣传,实现上下联动一盘棋,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基层社区迅速响应,厦门嘉福花园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在大门口设立了“爱心驿站”,每天有150多个居民志愿者实行4班制,轮流值守小区大门,对进出居民进行实名登记、测量体温。此外,他们还对重点人员逐一进行电话排查、微信随访、网络调查……多管齐下,筑牢居民安全防线。
一边是复杂多变的人员信息,一边是专业化、高难度的防控要求,社区怎样准确排查、提高效率?“区卫生健康局设计了一张表,覆盖了6类人群、3种操作,实施流程和处置方法简单明了,让我们有章可循,行动更给力。”嘉福社区党总支书记庄丽梅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为了精准施策,区卫生健康局在分类管理上下足功夫,将排查对象细分为6类,把繁复流程简化为一张操作表,下发到湖里区所有社区、小区以及城中村,让一线防控人员和当地居民心中有底,行动有方。
《湖里区入厦人员分类管理操作表》中清晰显示,这6类人群一是体温超过37.2℃的人员;二是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的人员;三是省外重点疫区的人员;四是除第二、第三类的省外人员;五是省内人员以及无证据体现其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的其他人员;六是持湖北籍身份证、但未有湖北旅居史人员,或已完成隔离人员,或有湖北旅居史但已超过14天无不适应症状的人员。每个类型下又细分出各街道、社区、小区(城中村)检查点操作办法,处置类型和各企业操作办法,措施清晰易懂,令人一目了然。
例如,针对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的人员,《操作表》明确要求各检查点需登记其本人身份信息并上报,告知区定点酒店人员情况,并负责跟踪人员是否入住。若没有入住,则将相关信息报送区稳控组。表上还详细标注了相应机构的联系电话。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纠纷,强化人文关怀,操作表还特别说明,确诊、疑似和密切接触者3类人员由市相关部门认定,均送至定点医院观察治疗。各基层单位无权自行认定,不能以此怀疑其他任何人员,不让其正常进入小区。这样的温馨提示,也让入厦门复工人员倍感贴心。
庄丽梅说,之前排查到一位居民发烧达到37.7℃,社区工作人员按照这份操作指引,立即拨打“120”,将患者送到市指定发热门诊医院就诊,并实时跟踪病情,最终排除了新冠肺炎。
湖里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是迎来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越不能松懈,要以更加精准的举措,把防控工作做实做细。
分类关护 隔离人员不隔离爱
疫情期间孤寡独居老人如何关照?怎样满足居家隔离重点监测对象的日常购物需求?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怎样护理?为了服务好隔离群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区卫生健康局以局机关、疾控中心、卫监所、区妇幼保健院为“经线”,以街道、社区为“纬线”,编制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他们以上述6类人群为服务对象,特别关注孤寡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监护缺失儿童、残疾人、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为他们送上贴心服务和人文关爱。
从采集相关人员的咽拭子到转运标本,进行核酸测试,从流行病学调查到确定密切接触者,再到专门场所消杀布控,疾控中心重任在肩,也传播着关爱。
今年2月,厦门某公司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会不会影响其他同事?”公司上下忧心忡忡。疾控中心接到报告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反复核实病例信息,确认病例发病时间、发病前后活动轨迹等。当确定该病例在其公司无密切接触者时,公司负责人终于松了口气:“这下可以放心复工了!”随后,疾控人员还反复核查防控措施、提出补充意见、安抚员工情绪,帮助企业信心满满投入生产。
在定点隔离酒店,境外和湖北来厦人员在这里集中隔离观察,住客常常多达上千人,大量的物资调配以及酒店的日常管理,都要严格按照防控措施来进行。区卫监所的工作人员在忙碌工作中,也投注关爱,让这场战“疫”变得更有温度。
如在得知一位10岁的湖北小女孩跟着老乡来厦门投靠亲戚时,工作人员紧急开通“绿色通道”,让她顺利入住定点隔离酒店,随后又立即联系检测人员加急为她进行核酸检测,还给她买来水果、零食,直到当晚9点确认其核酸检测呈阴性后,才安心地将她送到亲戚身边。
在基层社区,贴心服务随处可见。金安社区对重点区域对象开展了“1+1”关爱行动。小区秘书与重点监测对象互加微信结对联系,由小区秘书担任他们的生活服务员、防疫宣传员和健康管理员。早晚电话、微信关心问候,一日两次上门监测体温,提供代买代送、代投垃圾等服务,把爱心送到家门口。
线下温情涌动,线上同样暖流汇聚。为了帮助居民做好慢性病、常见病防治,湖里区携手互联网医院,提供7×24小时免费在线义诊,缓解群众心理焦虑,让居民不出家门,也能获取疾病知识和专业诊疗;区妇幼保健院针对常见的妇女儿童疾病,共开展线上直播课程110节、200多学时,有上万人点击观看。
分类引导 信息公开解忧虑
疫情期间,各类资讯漫天飞,常常让宅家隔离的人心慌意乱。面对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区卫生健康局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对信息分类整合,精准发布,建立小区疫情防控全过程信息公开机制,使谣言不攻自破,为广大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金安社区的王阿姨深有体会:“有一次一辆救护车开进小区,医务人员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把一个住户带走,大家都吓坏了,以为有人确诊。还好社区干部在微信群及时发布了消息,原来是发现了密切接触者,送去集中观察,社区也及时消毒,保障安全,我们这才安下心来。”
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说,为了确保信息的及时规范,区卫生健康局针对小区可能出现的9种疫情病例,提前编制了信息通知模板,下发到社区。模板包含区应对疫情工作指挥部通知、街道办事处通告、健康提示三部分,避免了基层临时通知不全面、不专业的短板,为社区防控提供了极大便利,也增进了干部群众的互信互助。
“按照规定,疫情病例需列入疑似及确诊后,才对外正式公开,可当病人被送去医院时,就会引起周围群众的担忧,可能导致谣言四起。”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说,为了让真相“跑”得更快些,及时消除群众恐慌,他们关口前移,分析预设了“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医学观察”等9种情况,对小区疫情病例试行全过程信息公开。
据介绍,小区一旦发生疫情(不论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疾控防疫人员进入小区时,区指挥部和区卫生健康局就向所在街道、社区和小区全体居民发出疫情情况通知,详细说明小区疫情的情况、注意事项和进展,同时注重保障患者隐私,以“海报到梯、宣传单到户、微信到人”的形式,让全小区居民知晓疫情,掌握防控知识,引导居民做好自我防护和群防群治工作。
此外,区卫生健康局还集中优势资源,在“健康湖里”微信公众号搭建疫情防控专题平台,与各街道、社区微信公众号形成联动,充分发挥媒体合力,对市民普遍关注的疫情动态、防控举措、科普知识等进行权威发布,展现基层抗疫风采,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推动居民养成勤洗手、清洁消毒、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少聚集、不扎堆等良好生活行为方式。
“真是太方便了,公众号里啥都有,而且都是身边的权威信息,指导大家顺利复工,安心生活,再也不怕谣言漫天飞了,我们转发到社区的微信号,老百姓都说好。”吴丽敏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