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水质稳定,大家不必焦“氯”

2020-02-24 来自:小鱼网



近期,多地市反复出现关于“自来水中加大氯气注入,用水前需提前装出静置”等相关不实消息,早前,各地水司也已均发声辟谣。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厦门,月初,“水厂朋友”在各群里“发声。


    

半个月后,“自来水公司”又“自动”发布了温馨提醒


     

     对此,厦门水务集团敬告广大市民用户:我市自来水生产管控严格,水质稳定。根据厦门原水水质情况,出厂水余氯区分为冬春季和夏秋季,分别控制在0.5-1.0mg/L和0.6-1.2mg/L(国家标准为0.3-4.0mg/L)。厦门水务集团秉承“优质供水”理念,严格生产控制、严格质量标准、严格水质监测,各项水质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市民可以放心饮用。请市民切勿轻信和传播网传不实信息!



    鉴于您如此“焦氯”,

     “水当当”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喝的每一滴水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制水工艺成为合格的自来水之后,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而净化、消毒,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

     自来水的消毒方法很多,技术最成熟、应用最普遍还属氯消毒(目前厦门市基本采用次氯酸钠)。防止介水传染病,维护人体健康,氯可以说是“大功臣”。

氯消毒的发明与应用

     1850年前后,英国伦敦爆发了数次霍乱,数万市民在霍乱中丧生。为了防止霍乱继续爆发,英国人在1897年首次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结果出人意料的好。20世纪初,氯消毒被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之中,使得通过生活用水传播的细菌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时至今日,不断有新的消毒工艺被发明并投入应用,但氯消毒法依然是杀菌消毒的一大主流。


氯是如何消毒杀菌的?

     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强,与水反应时,生成次氯酸(HCIO)和盐酸(HCI),氯的灭菌作用主要依靠次氯酸,因其是体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氯对细菌的作用是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而氯对病毒的作用,主要是破坏核酸,致病毒死亡。


氯消毒有副作用吗?

     用化学方法消毒,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消灭水中病毒细菌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消毒副产物。为了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产,在净水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氯的投加量。为控制自来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三卤甲烷、卤乙酸、三氯乙醛、溴酸盐、甲醛、氯酸盐、亚氯酸盐等主要的消毒副产物提出了卫生安全性的限值要求。水厂生产的自来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放心饮用。


自来水中有氯味,是氯超标吗?

      氯投入到水中后,除了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掉一部分之外,还剩余氯的量。余氯可以达到持续消毒的作用。因此,饮用水中必须保证一定的余氯量,才能有效抑制配水管网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而影响水质。对于余氯的标准在不同环节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均有明确规定。正常情况下,由于用户距水厂有远有近,管网中余氯含量大小会有一定差异,用户对水中氯味的感觉也会不同。市民如发现自来水中有轻微氯味,说明水中有余氯存在,属正常现象,可放心使用。市民将接的自来水烧开饮用的过程中,氯气就已经分解挥发了。

      另外,余氯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是对观赏鱼等小生物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养鱼先养水,只需将自来水晾晒几天,或添加除氯剂处理即可。


文字来源 I “厦门水务96303”公众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