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一年,在湖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殿前街道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要求,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工作标准,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夯实城中村网格防控战线,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天,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与几位殿前人“面对面”,和他们一起解密殿前街道的“治理密码”,倾听他们共同打造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平安、更加繁荣殿前的故事。
商圈实现零突破
贴心服务看得见
中央区域节庆广场上闽南红砖墙与骑楼轮廓随处可见,街屋广场与社交广场相对而立,闽南妈祖庙朝天宫也成了网红打卡点,土楼广场尽显文化范儿……在殿前街道工作人员陈若琳的讲解下,记者来到位于街道核心区位的万达鹭港,这是福建省首座“第四代万达广场”,于去年年底开业,让殿前商圈实现了“从无到有”。
“殿前商圈实现了‘从无到有’,但万达鹭港本身却非‘从零开始’。”作为项目主要对接人,陈若琳参与了万达鹭港项目招商引资的全过程,为企业提供24小时无缝联系,她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原来,作为项目前身的闽南古镇,运营效果不佳,于是引进了万达商业管理团队合作经营。自那以来,街道成立了“殿小二”服务专班,针对项目的报规审批、周边交通提升、内部改造、招商引资、证照办理等环节提供全流程专人服务。“我还记得开业前的协调一直持续到了最后一天,直至所有开业事宜落实到位,确保一切顺利”,陈若琳欣慰地告诉记者。
与许多殿前人交流时记者发现,回想起2022年,大家都会提到这么几件事。这一年,街道的“殿小二”服务品牌全面升级,拓展了“微课堂+直播间”“招商团+会客厅”等叠加赋能模式,“殿小二”2.0版成功上线抖音,打造了“殿小二”智荟家园;这一年,通过专家上门、企业座谈,街道对运动时尚产业和预制菜产业深入调研,谋划了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这一年,街道聚焦产业链招商,依托集成电路、国际航材、汽车销售和配餐企业聚集等优势,推动拓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万达鹭港、第六空间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年内顺利开业运营,殿前商圈配套逐步完善。
去年全年街道在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限额以上住宿、限额以上餐饮等多个工业、商贸业重要指标均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力促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高殿、马垅2个“村改居”实现收入持续增长,高殿社区取得我市第一本村集体拆迁安置项目产权证……累累硕果,成为充满奋斗的一年的深刻记忆。当然,这离不开殿前街道党员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气神,“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赶早意识在这里成为共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自满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这里是一种常态。
“突破”是殿前街道去年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殿小二”实现了服务方式的突破,产业的调研规划实现了发展方向的突破,商圈综合体的开业实现了发展模式的突破……这些成果均围绕服务企业、造福群众开展,且都具有突破性、创新性,是街道对原有经济发展轨道的主动升级、自我挑战,是助力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招。这正是街道扎实推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健全完善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人才保障等政策体系,优化创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
温馨家园同营造 交出幸福成绩单
“很难想象,我们小区黄土裸露面积曾经多达2600平方米,一到大风天就尘土飞扬,路上也都是杂草。加上乱停车、乱晾晒情况多,人车混杂,大家很有怨言。”在兴隆社区樱花山庄小区,社区党委书记郑灵巧对记者回忆起往事。为了让这个建于1996年的老旧小区“重获新生”,社区党委牵头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支部和小区居民代表多次召开听评会,让小区有了整齐划一的透水、植草砖和鹅卵石,有了平坦的道路、规整的停车线,让居住环境更美丽。
记者又走进嘉福社区嘉福花园小区,发现整个小区焕然一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庄丽梅告诉记者,在全体网格员的努力下,社区多次召开居民听评会,促成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在嘉福花园实施“小区景观提升”项目,包括小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道路通达性、增加公共空间等,投资达2000余万元,“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小区是群众的家园,我们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不仅要执行,更在部分群众有不同想法时详细了解、耐心沟通,直到拿出一个大家都能基本满意的方案才动工。”
看过一个又一个小区,走过一条又一条街巷,记者能感受到,在基层治理的更多领域,殿前街道都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单”。除了去年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收尾工作,街道还深化网格体系建设,探索出“5+N+X”联动机制、“四家”工作法、“七彩网格”智慧平台等多个典型经验;完成大唐农贸市场改造,解决安全隐患多、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被市民政局评为四星级养老服务设施,神山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即将投用;按照区委区政府“两改造三提升”部署要求,街道扎实谋划并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
殿前街道想方设法让“看不见”的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在“看得见”的群众身边事上,既意味着攻坚克难、啃硬骨头,也展现着勇于担当、敢拼能赢的精神。在记者看来,这正是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作为。街道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的同时,也使更多人发自内心参与其中,支持街道的各项工作。
科技赋能“海陆空” 安全感成色更足
随着指令发出,无人机从专用停机坪平稳起飞,随着无人机飞行高度的上升,海域的整体情况一览无余——高殿社区党委副书记张俊强正操作殿前街道的无人机开展岸线海域巡逻飞行工作。他告诉记者,自无人机巡防队成立以来,无人机的科技优势使街道海防工作从传统的陆地、海上防控直接实现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全天候立体巡防,也让海域995海上义务救援队的海域救援工作更加快速和精准。“针对飞行技术和空域熟悉问题,我们已经取得专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将开展个人飞行岗前精细化培训,为执行各项飞行巡控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一支又一支巡逻队伍从眼前经过,让人安全感满满。记者了解到,去年无人机巡防队的正式授旗成立,标志着殿前街道“海陆空”立体化、多层次安全防范应急管理体系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与高殿义消、马垅森消、995海上义务救援队、治安巡逻、铁路护路等多支巡防队伍一道,构建起街道“陆海空”一体化巡防体系。更重要的是,这套体系的核心是同样于去年完成的社会治理“信息化+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即“智慧大脑”平台),通过“数据汇聚、平台汇聚、业务汇聚”三汇,实现街道数据治理一本账、业务治理一张图、指挥调度一键通。
平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民生工程;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基层治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基层治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基层安定稳定,整个社会就更平安。记者注意到,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鹭岛门户”,殿前街道在交通便捷、商贾云集的同时,也有着岛内最大的“村改居”社区高殿社区,人口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因此,街道不仅满足于营造平安的环境,更要“多想一步、想在前头”,提前构建满足群众未来需求的平安建设体系。
红色基地变化大
党建引领聚合力
“这一年,神山变化之大之快令人惊叹,区、街、社区三级合力仅用百天时间就完成了神山党员综合教育基地的改造提升,这个解放厦门时五星红旗插上厦门岛的地方有了新内涵和高颜值。”在神山山顶,神山社区原党总支书记张水波正带着记者参观神山党员综合教育基地。他告诉记者,当年,这里只有被杂草掩埋了半截的碉堡;如今,在湖里区委、区政府的主导建设下,这里正以神山党员综合教育基地为核心,按照“党建引领、社区营造、产业导入、城市更新”的思路,打造红色文旅小镇,力求一个典型项目带动片区整体发展,推动周边“城中村”更新改造,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引领聚合力,幸福生活零距离。殿前街道始终重视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例如作为“城中村”的马垅社区,就在街道指导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弘扬龙马精神、打造宜居马垅”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动新老厦门人共融生活,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新模式,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治理千条线,让老典型焕发新活力,让新老市民和谐互融。面对新业态,街道则通过党建引领经济发展,航空工业园“引航者”、汽车商贸企业“旗聚空间”、海西MCN产业基地“星主播·新力量”等党建共同体的成立,为产业发展装上“红色引擎”,成为企业沟通联系党委政府、破解企业问题的重要纽带。
殿前街道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用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开展,持续激发出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为党员干部群众及新的阶层人士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方向指引的方式。街道开足马力使劲干,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用有温度的服务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以文化人润心田
家国情怀更浓厚
“鹭江潮涌/殿前向前/红色文化筑信仰/使命扛在肩……”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一首《新时代新殿前》,唱出了殿前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展现新作为、再上新台阶的动力,更唱出了殿前人笃行不怠、奋勇争先,努力打造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平安、更加繁荣的殿前,奋力谱写着新时代发展篇章的精气神。
在殿前,文艺体育事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生活幸福的重要体现。街道持续提升辖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品质和数量,同时,将艺术创作融入美丽社区建设,让居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点亮美好生活。去年落地的马垅社区联名公益篮球场,是全球首个NBA咪咕公益主题艺术设计球场,以亮眼的红蓝撞色为主,鲜明色块加上有力线条描绘,使场所更安全、更明亮,让球场充满律动感和青春活力,助力居民建立社区归属感。
殿前街道多点发力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日常,为人们留下独一无二的殿前记忆。厦门红顶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陈丹妮告诉记者,街道与艺术中心共创了“腾飞殿前 诗画家园”城中村艺术嘉年华活动,并举办了福建省首个城中村地域特展,此外还实施“花花补丁”计划助力文明创建。“在街道的支持下,我们在尽力为公众提供优质艺术文化内容的同时,不断做出让艺术文化真正深入人们生活的尝试,期望与居民的联系更为紧密。”此外,街道还深入动员各方齐参与,组织编撰《殿前风物志》,目前已成稿,未来将为殿前历史文化发展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