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建党百年历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特区发祥地湖里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就是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演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一起来看看湖里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那些故事。
从“村民”变“市民”
对安置房群众来说,是一种转变,
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更是一项挑战。
今天让我们走进四个安置房小区,
聆听那里正在上演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的动人故事……
01 嘉福花园
嘉福花园,目前共有1622套安置房。2017年居民刚入住时,小区无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管理不到位,居民对小区环境不满。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嘉福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小区党支部,深化居民自治实践创新,创新实践“居事民定”工作法,“五大融合”深化小区治理,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从“村民”到“市民”,居民仍想做自己的主人。在小区党支部牵头下,深化居民自治实践,“居事民定”工作法成了一项创新管理举措。聆听居民心声,“同心会客室”大门常打开,小区党支部书记坚持“居民议、居民定”,秉承“一事一议”原则,搭建起了党群“连心桥”。
实施“居事民定”工作法以来,小区听取居民意见反馈,共收集意见16件,纷纷建起了全民健身广场,打造了“嘉医福”小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了“生态嘉福”垃圾分类运转模式改革……真正做到居民的民生福祉,居民自己做主!
此外,小区还吸收了安置居民的意见,照顾大家的家园情结,特地在居民之家建起“红色记忆民俗馆”、“家风家训文化馆”等文化展馆,集中展示海堤建设历程、原乡村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海堤精神等教育。
“当我想念以前的老家园,我就去民俗馆、文化馆转转,看看当年海堤建设的老照片,就能想起那些老故事。没想到新家园也保留了以前的历史,真是太温馨了!”今年78岁的李奶奶如是说。
02 园山公寓
园山公寓小区建成于1995年,420户居民、1100人安家于此。小区积极探索创新“三力”模式,聚“力”成山,将曾经的“老破旧”小区转变为如今环境整洁、人文和谐的“园林式”小区,近30岁的的小区焕发出新生活力。
小区搭建“街道党委联系党支部,社区支委联系党员,骨干党员联系群众”三级“联心”网络,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员服务超市”,形成“群众点单、小区下单、党员接单”工作服务模式,激活了更多各种岗位各种特长的党员,为小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组团式服务、个性化服务。
在“党员服务超市”里,小区能人纷纷站了出来,积极扮演小区警卫、医生、调解员等角色,组团为小区居民群众服务,代收快递、接送小孩、买米买菜……先后组建护安先锋队、邻里智囊团、老人调解队等自治组织,激发自治新活力。
小区以“园山记忆”文化墙、“园山电台”为载体,构建起“唤醒记忆、共叙乡愁”的院落打造主题,以精神文化为纽带,增进小区居民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园山·邻里说”小区电台邀请辖区有识之士走进电台间,创新打造“书记下午茶”、“医生在线说”、“小区故事汇”等栏目,还时不时进行养老保健、文明创建、防诈骗等相关知识传播。
“没想到,我们小区也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真是实现了‘咱厝的广播,咱厝的声音’。听着乡音,聊着街坊邻里的故事,我觉得很亲切、很有归属感!”今年刚退休的王阿姨欣慰地说。
03 岭下金福缘小区
金福缘新城位于高新技术园区内,建成于2012年,共有6000多位居民。
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彻底改变生活方式,他们离开了热闹的麻将桌、放下手机,用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新身份”。
从“村民”到“市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来自于住所环境,还有生计方式。如何“手有闲钱”的同时,还能“可持续变现”?为此,小区党支部与社区党委对接,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办了创业培训、保洁培训、园艺培训等多个培训班,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小区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下,居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坐享其成”向“勤劳致富”转变。
从“村民”到“市民”,养老早教也大不同。小区党支部创新开展“党建+智慧养老”、“党建+智慧早教”模式,打造乐龄生活馆和“早教服务实践基地”。在乐龄生活馆里,健康监测、用药管理、电子信息档案、康复护理、智能康复体感训练等综合性服务一应俱全,足不出小区就能实现“一站式”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日常有保健、周周有义诊、健康有跟踪,让小区里300多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金福缘新城小区还拥有厦门市户外面积最大的早教中心,以家长沙龙、妈妈课堂、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提供产后健康、童趣生活、婴儿手语交流等指导,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到专业机构的高品质服务。
从“村民”到“市民”,精神文明亦不落下。小区架空层变身“好邻之家”,居民“红白事”有了合规的场所。在“好邻之家”,还首创长者季度生日会活动,村里的“办桌”变身“茶话会”。
小区成立湖里区首个社区公益图书馆“静读书苑”,目前已有两万余册藏书,每天来这里阅读的居民络绎不绝。同时,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也“搬进”图书馆,定期开展国学课堂、亲子讲堂、手工课、垃圾分类等各类主题活动。
“小区有了党支部,真的大变样啊!以前刚搬过来的时候,很多人还不太适应,生活习惯还是村子里的那一套。现在,小区党支部给大家提供技能培训,帮助我们再就业,还把智慧养老、智慧早教服务引进来,很贴心地为中年人减轻养家育儿的负担,我们外出上班更放心了!”今年43岁的洪先生,刚刚通过再就业培训,并顺利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04 高林新城
高林新城成立于2008年,居民安置范围涉及仙岳路、环湾路、金山路等10多个征地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征迁近10年未能顺利入住。高林党委推行“1+N”多元服务模式后,历时5个月,全面完成返迁安置,小区入住率高达95%。
从“村民”到“市民”,高林新城足足走了十年,实现跨越式进展源于创新打造的“1+N”服务模式。“1”指的是以党建为引领,“N”则代表驻区单位、老人协会、物业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多元服务。以党建作为指挥棒,依靠多单位共建,积极开拓多元化“朋友圈”,是高林新城的“法宝”。
- 党建融合圈,让居民安心
从“村民”到“市民”,高林新城面临最多的是返迁难题。在高林党委带领下,成立全市首家返迁临时党支部,针对返迁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党员率先垂范,对邻里反映的问题,逐个突破,逐一解决,历时五个月,全面完成小区返迁工作。
小区党支部构建起党建融合圈,搭建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平台,带动在职党员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共建单位认领项目清单,到社区开展活动。
- 服务治理圈,让居民放心
从“村民”到“市民”,小区居民最关心的是服务治理问题。小区提出创新“五位一体”工作模式:社区党委、驻区单位、城管、派出所、物业,实施单位联动、多方共建。
小区还根据分布划分网格,由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小区秘书,联合小区警察、小区医生、小区城管、小区律师、小区调解等专业化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
- 文化生活圈,让居民开心
从“村民”到“市民”,居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
小区组建舞蹈队、腰鼓队、健身球队、太极剑队等4支文体活动社团,还为居民搭建了相互熟识、学习的平台,形成“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与“老来俏”、霞辉、“开心社工”等专业机构相结合,开展常态化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主动为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等群体送去关爱。
“我们盼了快10年,终于搬进这个小区了!这里的日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美好,小区有志愿服务队帮助大家,业余时间我们可以参加舞蹈队,还有社工机构来关爱我们,这样的日子以前是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一提到高林新城的新生活,陈阿姨就笑得合不拢嘴。
从“村民”变“市民”
从安置到安居
让每一位安置居民的生活
更加幸福、更加便利、更加平安!
来源:区委组织部、湖里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