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 | 传承特区精神,赴一场40年的约

2021-04-01 来自:湖里融媒体中心


40年前

湖里“一声炮响”拉开特区建设序幕

特区建设者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孕育了“特区精神”



当前,湖里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

汲取再出发、再奋斗的精神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

感受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和厦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近距离感悟特区精神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位于湖里区兴隆路23号,地处原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最早的综合办公楼,该楼于1983年建成,1987年成为湖里区政府办公楼,2008年改建为纪念馆。


纪念馆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特别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景式呈现了特区成长的脚步,传承“特区精神”。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也是福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之一。



走进特区纪念馆

“鹭江号”游艇格外吸睛


在特区纪念馆所有馆藏中

它体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


“鹭江号”来历不凡


1976年,中央农业部接受厦门市的请求,拟将东渡建成渔港,相关人员经常到厦门海域考察。与此同时,厦门港口建设工作加快,经常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外国友人到厦鼓海湾考察观光。厦门对外的接待任务日趋繁重,为满足接待工作的需要,当时厦门市委、市革委会领导班子决定研究建造一艘游艇,命名为“鹭江号”,并由厦门造船厂自行设计建造完成。




“鹭江号”于1979年底投入使用,2002年停止营运,后搬迁至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安放在紧邻“小平同志视察厦门”陈列室的广场上,它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繁荣,许多当年与特区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都酝酿于“鹭江号”上。


“鹭江号”意义不凡


“鹭江号”先后接待过包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达100多位,还接待过尼克松、西哈努克、李光耀、荷兰女王等许多外国贵宾。



1984年2月8日,邓小平同志乘坐“鹭江号”游览厦门海上风光,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在船上向邓小平提出,将厦门特区从当时的2.5平方公里方寸之地扩大到厦门全岛。邓小平同志回京后不久,中央就做出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的决定,并实行某些自由港政策。喜讯传来,厦门全市一片欢腾。本事件也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看过“鹭江号”

穿过广场,走进纪念馆内


馆内正在展出“厦门 勇立潮头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图片展”,在图片、史料和实物的见证下,一幕幕历史再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厦门 勇立潮头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图片展”


馆内还设有“辉煌岁月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历史陈列”

一楼巨大的喷绘图以宏大壮阔的画面和耀眼夺目的色彩,描绘了开启厦门特区历史的“湖里第一炮”。特区建设伊始,“五通一平”和兴建厂房齐头并进,创造了“湖里速度”。



二楼“小平同志视察厦门”陈列室里,复原了当年邓小平同志题词的塑像和场景,一尊邓小平同志手执毛笔、站立在桌子后的塑像,在射灯的映照下,栩栩如生。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位于湖里区兴隆路23号的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办公楼里,写下了送给厦门的寄语。这个瞬间,被镜头永恒地记录下来。



正是在这次题词后,原特区(湖里)正式定名为湖里工业区。新成立的湖里区始终按照当年既定的战略决策不断向前推进:以工业为主,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以最快最优的速度进行规划、建设。




继续拾级而上,抚摸着历史印记,时光仿佛穿越40载。作为特区的起航之地,湖里区陆陆续续诞生了厦门的第一家外资企业、第一个投资的台商、第一份外贸订单……回望湖里的建设,每一个脚步都创下了特区速度,不断增强对外和对台贸易往来,带动了区域飞速发展,积极促进了两岸“三通”与和平统一。


特区发展40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伟大精神必将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来湖里

打卡这座纪念馆

品阅特区传奇40年

出行攻略


地址:湖里区兴隆路23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免费开放
预约电话:0592-5628032
交通路线:公交9路、22路、34路、43路、59路、93路、94路、109路、116路、130路、427路、843路、882路




来源:区委宣传部、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最湖里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