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党史教育,形式创新
现场,“郑小瑛工作室”还通过抖音直播
郑小瑛个人简介
1929年出生于上海,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20世纪60年代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西江月•井冈山》等毛泽东诗词就是在战斗中形成的,对我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学习毛泽东的诗歌,可以很好回顾和重温党的历史,这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不能忘记初心。所以,这次我要在厦门开课,不只是把音符唱对了,还要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样更能了解历史。
——郑小瑛 现场座听众不时为郑小瑛教授的精彩分享送去热烈的掌声。92岁高龄,持续近2个小时的分享。 1952年,郑小瑛入党,有着69年的党龄。 、 郑小瑛教授是听众林红心目中的女神,她说:在我看来,郑教授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今天的分享充分展现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 厦门五中语文老师谢诗芸:毛泽东诗词通过艺术形式走进人民群众,是一次非常好的党史学习机会,进一步加深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同时,郑教授的分享也让我受益匪浅,给我在教学上带来启发。 结缘海沧 说及海沧,她很开心地说:那渊源很久了,早在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开通的那天,我们就组织爱乐乐团到现场演奏庆祝,那天应该是灯光太美了,白鹭飞翔,连白海豚都在海面翻滚,寓意非常吉祥,你看,这些年,海沧就从小渔村发展成了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区,非常了不起啊! 1998年郑小瑛创建厦门爱乐乐团 1998年,郑小瑛应厦门市政府邀请,来厦门创建一个“民办公助”性质的职业交响乐团。创办中国第一个民办乐团,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周围的人都善意劝她“别折腾”,但这个“倔强的老太太”坚持了下来。 在她69岁那年 郑小瑛一手创建了 我国第一家“民办公助”性质的全职交响乐团 厦门爱乐乐团 郑小瑛任乐团首任艺术总监 (↑图片来自 厦门爱乐乐团官网) 后来,郑小瑛带着爱乐乐团走出国门 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也通过交响乐,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厦门 郑小英说,“艺术源于人民,应当还给人民”、“阳春白雪也要和者日众”。正是秉承这样的初心与使命,基于这样的追求和执着,她在指挥台上,一次次留下具有时代意义的印记,改变着普通人对高雅音乐的感受力;在社会大舞台上,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普及高雅艺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点击视频即可观看郑小瑛的故事 弃学从军、投身革命, 在指挥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郑小瑛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现代教育,6岁开始学钢琴,才艺和学业都很出众。父母希望她成为一名能歌善舞、有淑女风范的独立女性。1947年,她高中毕业,遵从父亲意愿,考取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先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读预科。由于父母亲都很爱国,郑小瑛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聂耳的歌曲,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大学期间,在金陵女大地下党的影响下,她弃学从军、投身革命,辗转奔赴解放区。在解放区,被分配到文工团,凭借自己扎实的音乐基础,成为带领大家演出革命歌曲的指挥,挥下了人生第一拍。 17岁的郑小瑛在弹琴 郑小瑛指挥文工团合唱队 除了指挥,郑小瑛还唱歌、跳舞、拉琴……做街头宣传无所不能。在革命的熔炉中,她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 。什么是革命人生观?郑小瑛用朴素的话诠释:“你的人生是为了谁?是为了个人生存、个人的名利,还是说你愿意为大众服务,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1951年,郑小瑛在文工团演出时担任大鼓手 登上国际歌剧舞台, 成为中国第一个歌剧女指挥 1960年,郑小瑛获得赴苏联进修歌剧、交响乐指挥专业的机会。1961年,她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剧院指挥老音乐家爱乐乐团,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周年音乐会,第二年,登上莫斯科国立音乐剧院执棒公演意大利歌剧《托斯卡》,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歌剧女指挥,中国人中第一个站到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指挥。 左:1961年,在导师安诺索夫的帮助下,郑小瑛在克里姆林宫剧院执棒了第一场交响音乐会。右:1962年,郑小瑛指挥的《托斯卡》成功上演(左起:郑小瑛的指挥导师安诺索夫、中国驻苏使馆留学生参赞张雄飞、郑小瑛的歌剧指挥导师巴因、郑小瑛、“托斯卡”“马里奥”) 郑小瑛留学苏联期间,老师教导她:“在你指挥的音乐会里,一定要有自己民族的东西。”她谨记老师教诲, 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不仅将西方古典音乐引进中国,更将中国作品带向世界。 左:1982年,郑小瑛指挥中央歌剧院的歌剧《卡门》首轮演出27场中的19场;右:2007年,厦门爱乐乐团携中国交响乐举行“土楼西行”,在法、德、奥、意四国的八个音乐厅举行了轰动性的演出。 服务大众, 为播撒经典音乐的种子“挥棒” 1979年,歌剧《茶花女》复排上演,观众虽蜂拥而至,却看不懂,在台下闹哄哄,演出大厅成了集贸市场。这样的场景深深刺痛了郑小瑛的心。从此,她下定决心普及高雅艺术,几乎每场演出前都先为观众讲解曲目的创作背景和欣赏要点,她的演出导赏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郑小瑛模式”。 改革开放后,流行歌曲的进入使本来就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雪上加霜”。郑小瑛忧虑不已,与朋友一起创办“爱乐女”乐团,不计报酬地深入大中学校、厂矿、农村演出展示。观众曾当面感谢她: “郑老师,就是你的‘爱乐女’给我们的一场音乐会,我们改变了人生的追求。” 郑小瑛不仅是中国新时期高雅艺术的引领者,大众音乐素养的启蒙者,还是中国乐坛最有经验的指挥教授。 正是她细致入微的指挥教育,她的许多学生都已成为当今中国音乐界的中流砥柱。 郑小瑛认为, “人生如果说要有收获,我的收获在大众。” 如今,她虽已年过九十,仍初心不改, 继续一线执棒执教 在人们的心目中 她,不仅是一朵“铿锵玫瑰”, 更是一朵“不老玫瑰”! 再次向郑小瑛教授致敬! 资料:中国文艺网、厦门广电、女性之声 转载:今日海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