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多部作品获国家重点扶持 摘得征文大奖

2020-11-11 来自:人民网 厦门网

  《沉沉的厝里情》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于2012年创排首演。

  近日,厦门文艺界好消息不断。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中,厦门3部作品榜上有名;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福建省第28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评审结果中,厦门5部新作摘得一二三等奖。

  3部力作获国家重点扶持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上公布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厦门三部作品入选,分别是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舞蹈《父辈的歌》、交响乐《安岐随想》。

  工程面向全国征集作品,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对申报作品认真遴选,评选出100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100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100部“百年百部”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厦门本次入选的三部作品中,《沉沉的厝里情》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舞蹈《父辈的歌》和交响乐《安岐随想》入选“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

  《沉沉的厝里情》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于2012年创排首演。作品生动刻画了女主角阿月的一生,从她的童年、初恋、婚嫁、持家至老去,是无数传统闽南女子勤劳、隐忍一生的缩影。作品同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抒发了海外游子思念家乡、思念故土、怀念过去,想要荣归故里的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的另一入选作品《父辈的歌》选取拍胸舞最著名的“打七响”作为主要动作素材进行发展和再造,以一个闽南青年思念身为拍胸舞艺人的已故父亲为切入点,生动再现了父子间如茶般甘醇、如酒般浓烈的往日记忆,直观传递出青年对父亲深深的不舍,进而表达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反思与叩问。该作品目前正在创作中。

  交响乐《安岐随想》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谢鹏创作。2017年10月,《安岐随想》首演,由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作品对厦金战役进行了回顾,也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深切期盼。

  5部新作获省级剧本奖项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福建省第28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评审结果,厦门再获佳绩,5部作品获奖。其中,音乐剧《我爱沙坡尾》获一等奖,话剧《萨本栋在长汀》获二等奖,现代戏《风雨燕归来》《杜鹃红了》《红色黎明》获三等奖。

  《我爱沙坡尾》由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厦门市文联副主席、剧作家曾学文创作。在这位致力于挖掘闽南文化的剧作家笔下,《我爱沙坡尾》触及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变化与坚守。该作品以开放的眼光关注不可逆转的时代脚步,同时思考脚底下这块“安身立命”的土地的未来。

  厦门大学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研究员陈世雄创作的《萨本栋在长汀》讲述了历史名人萨本栋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临危受命,担任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将厦门大学迁到长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厦门大学办成“南方之强”的故事。

  《风雨燕归来》由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创作室主任、厦门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伍晋创作。该剧采用地方戏曲的表现形式,通过闽南漆线雕艺人华小梅一家在非遗传承中感人故事的叙述,反映出闽南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风貌,揭示以漆线雕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保护的艰辛,讴歌身处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家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自信、坚守及自我心灵的救赎。

  国家二级编剧、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办公室主任林志杰创作的《杜鹃红了》以同安区军营村、白交祠村为创作原型,以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展现高山村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种种困难振兴乡村的艰难历程,刻画了一个新时代基层共产党人的鲜活形象。据了解,该剧以高甲戏形式呈现,加入茶乡褒歌等,以轻喜剧风格展现乡村致富过程。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编剧、策划宣传室主任黄相平创作的《红色黎明》取材于厦门的烈士刘惜芬的故事。剧中,厦门解放前夜,刘亚芬在狱中遭受酷刑。她回溯入党初心,勇敢无惧,用自己的鲜血接迎来厦门解放的黎明。

  这五部作品均为新作,尚未被搬上舞台。目前部分作品正在进一步创作中。(海西晨报记者陈佩珊)

(责编:陈楚楚、吴舟)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