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以来,海沧从偏居一隅的小渔村,蜕变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一流海湾城区,骄人成绩鼓舞人心!
作为跨岛发展的排头兵、桥头堡,海沧推出“勇立潮头 乘风破浪”系列报道,通过教育、医疗、产业、城区、生态环保等多角度出发,展示40年来的壮丽诗篇!
1999年——2020年,21年正风华。
10月15日,对东孚卫生院慢病科主管护师李淑清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21年前,刚从厦门卫生学校毕业的李淑清来到东孚卫生院(原湖北黄冈市厦门市东孚联合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1999年,东孚卫生院门诊工作人员合影 (后排左二为李淑清 供图)
▲1999年,湖北医疗队联营在门诊楼前合影(李飒 供图)
再过2个多月,李淑清将和同事们就要“搬家”了,从现有的东孚卫生院搬迁至新建的东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年间,李淑清见证了东孚卫生院的三次变迁,“硬件设施越来越强、专业人员越来越多、服务水平越来越高,每一次变迁都是一次飞跃。”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孚卫生院(素描图 )
▲现东孚卫生院
\▲在建中的东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淑清的21年正是见证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
海沧区医疗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不断向基层延伸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 海沧
医院 3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家
卫生院 1 家
床位 1950 个
01
医疗民生项目建设再提速
厦门市海沧医院是海沧区唯一的市属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前身为始创于1898年的美国教会医院,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
▲美国教会医院
▲1999年,厦门市海沧医院开诊
2013年4月,恢复独立建制,同年医院二期工程开工奠基,并明确市区共建厦门市海沧医院。
近年来,医院加强学科建设及人才柔性引进,相继引进国际疼痛医学专家易晓彬、国际呼吸病学专家白春学、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运动损伤科专家张晋、厦门市第一医院儿科专家团队等,并成立北京301医院耳鼻咽喉科“杨仕明名医工作室”和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翁习生名医工作室。
2008年,海沧人再迎喜讯。经过两年的建设,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创立的厦门长庚医院正式对外运营。
▲2007年,在建中的厦门长庚医院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厦门长庚医院以优质的服务和严谨专业的作风,在广大患者心中赢得了口碑。
2019年8月,厦门长庚医院获批成为海沧首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这也是大陆首家台资三甲医院,推动海沧区医疗卫生事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
海沧区以龙头医院为引领
打造以“群众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城区
在硬件上
随着马銮湾医院的建设
海沧区将再增高水平综合性医院
与此同时
东孚、临港片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也在加速
1
马銮湾医院
作为市委市政府“补短板”的重要民生项目,马銮湾医院的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目前,马銮湾医院正在全面落架,主体大楼内部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于2021年建成。
刘启龙 供图
马銮湾医院定位建设为三级综合医院,重点打造肿瘤和急危重症两个特色专科。未来着力打造国内顶级的人性化与智慧型医院,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岛外的重要延伸。
2
东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东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新升级后,床位扩容、门诊细化、服务升级,兼具人性化与智能化。
目前,项目正在二次装修收尾阶段,计划将于2020年底交付使用。
项目建设规模为90张床位,为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
3
临港新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8月7日,海沧规划建设的最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港新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封顶。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工程,拟2021年5月竣工。
未来可满足临港新城片区、信息产业园片区及周边村居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4
马銮湾新城
规划再增三“中心”
新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暂定名)
拟投入7000万元,拟新增床位50个
规划阶段拟选址于
马銮湾孚中央安置房附近
马銮湾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拟投入7000万元,拟新增床位50个
拟选址于马銮湾贞岱村附近
马銮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拟投入7000万元,拟新增床位50个
拟选址于马銮湾湾芸美村附近(远景)
马銮湾新城效果图
硬件建设提速
海沧区医疗项目的
软实力提升也在齐头并进!
02
嫁接高端医疗资源有作为
2019年11月,海沧区依托复旦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与复旦中山医院在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和急诊绿色通道、全科医生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医疗技术协作。
此次合作,将复旦中山医院先进的同频远程会诊以及远程教学平台延伸到海沧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首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协作,在海沧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与上海专家连线看诊。
第一次感受远程诊疗的林先生表示,“太方便了!在海沧住了快二十年,生活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棒。”
复旦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在公共卫生服务上,海沧为群众想得更多、更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资源和服务。
近年来,海沧引进了全市数十位包括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眼科医院等三级医院的专家,每周定期到基层医疗单位坐诊并开展“传帮带”,大大提升了海沧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能力。
此外,海沧推进健康城区与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不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还得到国家级“认证”,获批2018年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03
探索医产全面融合齐发展
2020年初,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报的2020年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项目在海沧启动,标志着福建省医院承担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平台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6月7日,海沧区多个医产融合项目在厦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上签约。
联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开展厦门乙肝相关肝癌三级预防创新项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厦门慢性呼吸疾病全科综合管理创新示范中心项目;联手华西医院打造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公司项目、成都海圻医药(厦门)工作站项目……
海沧与高端医疗资源的合作,将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是广大百姓的一大福音。
同时准确瞄准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医疗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让企业创新研发少走弯路。
04
搭建两岸医疗交流新桥梁
近年来,海沧充分发挥厦门长庚医院两岸医疗卫生交流的纽带作用,引进借鉴台湾在大健康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推动健康海沧建设,打造“两岸健康家园”。
聘请台湾社区健康营造专家担任“健康营造项目总监”,在试点社区开展以疾病预防、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健康促进项目。
\
2019年6月,海沧与厦门长庚医院开展两岸融合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合作,请台湾医疗专家走进社区开设台湾医师诊室。
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试点,率先开设台湾医师诊室。这一大陆首创的合作模式,让海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台湾优质医疗资源。
厦门长庚医院落地海沧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医疗交流与合作,开创了台湾医疗咨询、转介中心,两岸病友提供精尖技术治疗与照护体系。
与此同时,厦门长庚医院还引入国内顶尖医教研资源。
2019年1月,厦门长庚医院正式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共同建设在医教研方面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转化研究中心和基地。
经济特区40年以来
厦门在医疗健康方面全力发展
2020年,最关键的时刻
无数医生和护士坚守在第一线
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守住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这份亮丽的抗疫答卷
也是厦门经济特区40年
努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
未来海沧也将继续前行
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
【40周年专题留言抢话费啦】
您的留言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肯定!
针对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您可以在阅读之后,谈谈心得感受,或者分享您参与经济特区建设的故事。海沧君每天从精彩留言中遴选出3条最佳留言,每一条奖励10元,不留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