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知识不可少
多方求证保荷包
今天,就和你唠唠
关于网络诈骗的那些事!
1
微信出租可赚钱?
“高价收v,出租180/天”
“出租微信加我,长期有效”
“注册1年、绑定手机,有交易记录”
微信号竟然能出租、出售?
帐号、密码借出去几天
就有几百块钱到账
这样不劳而获
你心动吗?
现在明确告诉大家
微信号“租借”根本就是陷阱!
一起来听听
当事人的惨痛教训
赚了2000多元,却悔不当初
张某在QQ空间看到名为“小文”的网友发布求租微信及招代理的信息,大致内容为:
求租微信号,注册时间需满一年,好友需超过100,一个号租金每天50元,做代理一个号租金每天70元。
“小文”再三表示绝无风险,张某因手头正缺钱,想借此机会赚点零花钱,当即答应出租微信,并主动当起了“代理”,帮“小文”收集周围朋友的微信号,从中抽取提成。
过了几天,他意识到对方可能用自己的微信号进行网络诈骗,但却不愿从中抽身,继续配合“小文”出租微信号。
很快,民警找到了张某。经警方调查核实,“小文”利用张某提供的14个微信号,成功实施诈骗2起,涉案价值3万余元。张某共收到“报酬”7500余元,除了给朋友发放“报酬”外,自己从中获利2000余元。目前,张某已被警方依法处以刑事强制措施。
美其名曰是“短期租借”
其实就是变相盗号
哄骗用户自己交出帐号、密码
再理所当然地将帐号挪作他用
警方提醒
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微信号、支付宝等均需实名认证,广大群众切勿贪图小便宜出售自己名下的此类卡片及账号,不仅影响个人征信,还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给自己带来巨大风险,甚至承担法律后果。
2
视频通话也能作假?
老骗术、新手法
QQ微信冒充好友诈骗裂变升级
视频通话核实后
还有可能上当受骗!
视频通话能冒充!
语音也能冒充!
还有哪些诈骗手段
现在,为你一一解读
骗子们的卑劣手段
视频通话诈骗手法
事主与骗子开启视频聊天后
骗子预先保存视频录像
再盗取事主的QQ账号
再去诈骗事主好友列表的所有人
防范提示
遇到亲朋好友在网上找你借钱,即便看到对方本人的视频影像,也千万不要相信,务必通过电话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语音通话诈骗手法
第一步:骗子与事主在微信上语音聊天,诱使事主语音回复“是我是我”、“是我本人”等类似的用词,并将其录下。
第二步:骗子盗走微信账号、密码后,通过山寨微信软件克隆一个相同的微信号,然后再通过克隆微信号的外挂技术直接转发语音进行诈骗。
防范提示
1、要养成设置好友备注的习惯,帮助辨别“克隆”好友,如果QQ微信好友借钱, 一定要通过需通过电话等能产生实际交流的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
2、一定要养成上网的好习惯,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微信的账号和密码,也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避免手机中毒被盗号。
3、一旦发现微信账号被盗,应及时冻结账号,立刻通知其他好友切勿上当,尽量不要将QQ和微信互相关联,以免发生两号同时被盗的情况。
“换钱”诈骗手法
骗子谎称自己微信不能使用,需要好友帮忙“换钱”,设置环环相扣陷阱。
第一步:称自己微信不能用,要了好友支付宝账号或银行卡号,发送一张虚假网上银行成功转账截图,图片上面显示转账已受理,说明资金要两个小时才到支付宝账户。
第二步:再发一张微信收款码,让受害人扫码转账相同金额,进行“换钱”诈骗。
防范提示
1、与QQ、微信好友聊天中涉及借钱、转账、汇款问题时,应与其电话联系进行核实,不要随便向陌生账户转账或汇款。
2、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在公共场所电脑及网络上通过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以及亲友的真实信息。
冒充好友惯用套路
1、直接盗号
2、复制他人信息(如将网名和头像修改和他人一样),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
1、用社交软件时,要加强密码复杂度的设置,在公共场合登陆QQ时,不要勾选“记住密码”“自动登录”栏目。
2、在聊天的过程如果涉及到汇款,要检查收款人名字是不是亲友姓名,如果发现是陌生人名字时,一定要及时停止汇款。
3、如不慎被骗,要注意留存相关聊天记录和截图并及时报警。
诈骗手法日益新
你我务必要小心
最后要提醒大家
幸福生活双手造
馅饼不会天上掉
快快转发给亲友
遇事要深思
不上骗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