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交行走进社区,普及金融知识,教您 护好“钱袋子”

2019-06-28 来自:

     近期,为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厦门银保监局及厦门市银行业协会关于普及金融知识、强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相关工作要求,厦门交行积极走进岛内外多个社区,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书院的公益宣传活动。通过气氛轻松、互动感强的课堂,专业理财经理普及金融知识,引导社区居民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识别电信诈骗套路 不贪便宜不乱转账

  6月19日上午,厦门交行集美支行走进园博社区书院,为近40名居民普及防范非法集资、辨别真假人民币、识别电信诈骗套路等金融知识。


  “市民叶先生收到一条‘955**’发送的积分兑换现金短信,还附带一个网站链接。叶先生信以为真,按其提示操作了两次,直到看到消费1万元的扣款短信才发现被骗。”客户经理张晓琳分享了发生在身边的典型电信诈骗案例,教社区居民如何识破套路,并传授应对策略,“不贪便宜、拒绝诱惑、核查实情、辨别真伪、不乱转账、防范风险。”“骗子很狡猾,我之前接到中奖的电话差点就受骗,幸好儿子提醒。”60岁的李阿姨说,“我要把今天学到的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提醒大家。”


  在互动环节,张晓琳邀请居民当“讲师”,教大家辨别真假人民币。现场气氛活跃,居民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赢取交行准备的精美小礼物。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还向每位居民分发相关的金融知识宣传材料,让大家将所学知识带回家。


  抵制非法金融诱惑 从细节保护个人信息

  6月21日上午,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厦门交行金尚支行普及金融知识讲堂开讲了。


  行长助理陈晨分享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提醒大家抵制非法金融诱惑。“看到理财收益高达8%、10%及以上,就要提高警惕了!我有位亲戚误信某P2P平台的高额诱惑,把理财资金全部投进去。不到一年,平台跑路了,血本无归。”陈晨总结了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画饼、造势、吸金、跑路”,提醒大家:“你想着高收益,骗子则盯着你的本金。理财投资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


  活动现场,居民们踊跃参与互动,提出不少关于投资理财的疑问。陈晨提醒:“理财产品的购买要通过正规的银行渠道,现在在银行网点买理财(含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基金等),银行都会进行录音录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保障。”他特别提醒市民,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万一遇到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此外,零售客户经理贾慧丹从ATM取款、自助设备转账、用卡安全等细节入手,提醒居民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输入密码时,记得用手遮挡住键盘;取完钱记得撕毁单据;小额免密功能用不到记得关闭……”贾慧丹还传授了安全用卡的四大原则:“不汇款、不轻信、不泄密、不链接”。


  致力消保公益活动

  筑牢防范的风险墙

  厦门交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邱莉芳表示,一直以来,厦门交行积极致力金融消费保护(消保)公益宣传活动,提升广大社会公众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履行国有银行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厦门交行通过搭建常态化金融宣传教育平台,构建“互联网+生活化”模式,积极创建消保微信公众号“交通银行厦门分行”,向10万粉丝定期推送消保知识小课堂及消保活动报道。同时,厦门交行通过五进“进书院、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常态化推进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厦门交行开展普及金融知识活动60场次,宣传覆盖1.2万人次。


  今后,厦门交行将继续履行常态化的消保公益宣传,积极响应厦门金融监管部门的号召,开展形式更丰富多样的普及金融宣传活动,编写常见非法金融案例材料,加强对社区居民的警示教育,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