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肾脏结构改变,患者王先生总是辗转反侧,为探寻“病因”,冒然赴省外医院做了肾穿刺,回厦后出现大出血,命悬一线,被紧急送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救治。在该院多学科医生的共同施救下,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患者王先生,年初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诊断为“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3期”,后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关天俊教授门诊随访治疗。经过了专业治疗,王先生的肾功能稳定,但患者始终有一个心结萦绕心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病?能否做个肾穿刺?
众所周知,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因为王先生肾脏结构已发生改变,肾皮质很薄,皮髓分解欠清晰,关天俊主任告诉患者:“这种情况做肾穿刺,大出血风险高,不建议做。”但执着于探寻“真相”的王先生并不死心,通过亲戚介绍, 6月中旬他辗转到省外医院完成了肾穿刺活检,得知自己体内超过一半的肾小球出现硬化,患上了增生硬化型肾小球肾炎。
在省外医院穿刺后,王先生并没感觉到不适,因此4天后独自一人携带着重重的背包踏上了返厦的飞机。
没想到,返厦当天,王先生就出现腹部不适,伴腰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丧失,家人立即把他送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抢救。
入院时,患者血红蛋白非常低, CT检查发现,患者右肾、腹膜、右结肠旁沟出现团块混杂密度影,结合王先生4天前在外院行肾穿刺活检术,该院急诊部的刘慧恒主任团队立即意识到:这是肾穿刺后大出血。遂立即给予密切监测生命征、开通多路静脉通道、补液、输血、升压等治疗,经评估后,认为患者还存在活动性出血可能。于是,该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赵一麟主任团队的医生上场,进行血管栓塞,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抢救, 3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才稍稍稳定。
为了进一步恢复肾功能,患者被转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肾内科诊疗实力很强,郭汉城主任医师团队接力后续诊治。接下来,医护团队帮助患者攻克一系列难关:感染关、缺血再灌注多器官损伤、血栓形成、大出血+使用造影剂后恢复肾功能等等。在实力强劲的医护人员面前,诸多难题被逐一解除。
据该院肾内科徐波副主任医师介绍:“此次患者之所以会出现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一是短时间内大出血、低血压休克导致肾脏灌注不足;二是大出血后为了栓塞“罪犯血管”,终止出血使用造影剂进一步加重了肾损伤;三是病情恢复过程中持续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治疗期间,郭汉城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肾功能,采用血液净化替代肾脏工作,给肾脏自我修复的机会,并进行降压、护肾、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入院10天后,患者肾功能明显好转,成功地脱离了血透治疗。
经历了生死一劫,脱离透析的王先生非常高兴,表示一定配合后续治疗,一定谨遵医嘱。
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关天俊教授介绍:“肾穿刺活检是有创性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意义重大。但肾穿刺活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会危及患者生命,需要术前充分告知患者,术后加强监测,确保患者安全接受后续诊疗。”
(通讯员 石青青 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