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怎么“冻”才最正确?

2018-10-12 来自:

 

 

       “春捂秋冻”是前人根据季节时令变化总结出来的,对秋季健康养生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夏冬季是寒热气候的的极端,而春秋季是过渡期。中医认为,人体生理活动适应自然界阴阳交替变化,有利于防病保健。

 

 

 

“秋冻”因时而异

9月至10月中旬,人体阳气逐渐潜藏,天气逐渐转凉,但还处于“凉而不寒”的阶段。如果过早穿上厚重的衣服,身体接触“秋凉”过少,人体调节体温、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将很难适应冬季的严寒。而适当“冻”一下,可以增加人体对寒冷的适应力、耐受力。进入10月底至11月,天气明显寒冷,尤其是早晚两头,应该及时增添衣被。温馨提醒:秋冬季节晨练时间不宜过早,要待气温上升后进行。

 

“秋冻”因人而异

“秋冻”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多适合中青年身体健康人群。而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应该及时适度保暖。小儿稚幼之躯,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寒冷刺激容易致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好发,如感冒、咳嗽、腹泻等。年老体弱者,阳气亏虚,人体御寒力下降,寒冷刺激容易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以上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适时及早增添衣被。

 

“秋冻”要分部位

“秋冻”时,不同身体部位要不同对待。脚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寒从脚起,脚冷则全身冷,影响机体抵抗力,病邪容易侵袭人体。上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脘疼痛不适,特别是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女性要尽量避免下腹部受凉,容易诱发痛经。此外,颈部、膝关节不宜受寒。

 

“秋冻”要适度

“秋冻”要掌握好适度原则,如此才能起到保健作用。适度原则,靠的是自身的体感温度,以不感到冷为度,而不是盲目地“冻”。

 


热门资讯